在大家骑行/户外活动的漫漫旅途中,我们总会和一些意外不期而遇,比如;爆胎,摔车,失温,中暑,低血糖……

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事情永远不会发生,但是事实上,由松柏分布可知,只要次数足够多,即使是概率为无穷小的事件,不会发生的概率也仅仅趋近于1/e,而实际上我们预计的概率事件远远大于无穷小,那么意味着;经验丰富的骑友也会常常遇见这些情况,而事实也果真如此。而如何从容的应对这些情况,在极端情况下,通过便携急救装备,通过互助与互救。在保护自己的同时,亦在保护骑友与我们的家人。

黄河石林的教训历历在目!始终牢记;走遍千山万水,但终点,永远是温暖的家!

由于目前网上相关文章寥寥无几,在一次摔车受伤后,幸亏携带了应急装备,最后化险为夷,便特此通过这篇文章来分享下个人的经验,装备虽略有繁琐,但每一样都在关键时刻十分重要,是救命的物品。而至于这些装备的使用,前人之述备矣,便不再赘述;

补胎/维修工具包

作者通常在车座后安装一个尾包,尾包的装备清单如下;
团队版;小米充气泵/便携高压打气筒,备用内胎,免胶补胎片,撬胎棒,组合工具[可选;魔术头巾,蹭碟调节片,打链器,充电宝等]
个人版;气瓶,气瓶充气转接口/便携高压打气筒,备用内胎,免胶补胎片,撬胎棒,组合工具[可选;魔术头巾,蹭碟调节片,打链器,充电宝等]

各个装备的简单介绍与提醒;

气瓶;小心冻伤!高压危险!但是速度快还省力啊。

气瓶充气转接口;一定要和气瓶适配,不然应急时后悔莫及。

便携高压打气筒;一定要支持高压,不过打起来挺费劲,耗时也比较长。

小米充气泵;团队骑行必备,电量充足打7次以内没有任何问题,而且法嘴,美嘴均可。

[唯一的问题;法嘴的山地胎,气嘴会被充气泵拔出来,如果迫不得已必须要压住气嘴再拔出!

备用内胎;保命必备!一定要带!请务必要和自己的轮组尺寸与气嘴长度匹配!

免胶补胎片;可以减少补胎的工作量,找到缺口后,先用锉刀/砂纸磨一会再贴到轮胎内侧,而且其一大优点是非常迷你,但作用不可小觑。

撬胎棒;除非你确定能徒手扒开轮胎以外,建议备两个撬胎棒,一个顶,另一个撬。使用方法建议去视频网站搜索,视频观看更易学习理解。

组合工具;这也是必备的装备!修理拆装都需要,迟早你要用到它!部分组合工具有撬胎,打链器功能,可以自行添减相关装备。

魔术头巾;防晒,防尘,挡风,辅助包扎,小巧易携,带上不亏!

蹭碟调节片;团队骑行建议带上小巧玲珑的它,配合组合工具,解决骑友们的蹭碟问题!

打链器;链条断了,还是要靠他化险为夷!

充电宝;各位懂得都懂,就是体积有点大,有点重!

对于装备问题,作者还有一句话想补充,这类应急装备并不在于多么精良,而在于他的可靠性,可靠性是选择应急装备的第一要素。

 

医药救护工具包

作者通常在后侧水壶架上放一个水壶架工具包,但是这个工具包装的是急救物品,装备清单如下;
创可贴,酒精消毒片 ,绷带,医用胶带,紧急联系人卡片能量胶,盐丸。
[可选;碘伏棉棒,降温贴[夏季/热带地区],暖宝宝[冬季/高海拔地区],救生毯,哨子,常用内服药,止血粉,绳锯等]
这些救护用品的用量,需要精准计量,以保证能收纳其中。
各个装备的简单介绍与提醒;
创可贴;止血,保护创面,防皮肤磨损。
酒精消毒片;清创,消毒防感染与清洁用具。
绷带;包扎,固定,防感染。
医用胶带;配合前文用品固定必备。
紧急联系人卡片;便于联系亲友,说明个人情况与禁忌等,建议放到显眼一些的地方,比如骑行服兜,或和手机一起,保障能在突发情况易被找到。
能量胶;低血糖人群必备,用于应急性补充大量能量。
盐丸;维持电解质平衡,防止电解质大量流失造成的一系列后果。
碘伏棉棒 ;用于浅层皮肤创面的消毒杀菌,方便易携,免去了携带瓶装碘伏的烦恼。
降温贴;降温必备,贴额头降温效果不错。
暖宝宝;保暖,下坡保护关节必备。[例如巴郎山下山贴膝盖上,挡风又保暖]
救生毯;防止热量散失,提高生存机会,防潮,挡雨。[问题是你很有可能因为大小问题装不进去,而且你也会带备用衣物的,使用的时候可以穿骑行服里面]
哨子;野外遇险,救援用。
常用内服药;视个人情况与环境情况设置,这一点因人而异。
止血粉;顾名思义,但是国内止血粉大多散装或瓶装,袋装的比较少,不太方便携带。
绳锯;用于应急切割,体积小巧,但是可靠性略差。
对于急救用品问题,作者还有一句话想补充,一些装备和药品具有保质期,要定期复盘,进行清理,避免发生使用过期用品的情况!

我们应当挑战自我,而不是挑战极限,更不是挑战自然

最大的成功不在于爬过多高,骑的多快,走过多远,而是不负韶华,亦不虚度这须臾的一生,安全归家。